六枝:“粮改饲” 为137户贫困户直接增加收入50万元以上
2019-01-05 15:55:52 敖成权 陈国云


  • 近年来,六枝特区作为“粮改饲”试点县,以推广全株玉米青贮为重点,以发展规模养殖为载体,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抓好“种、管、收、贮、用”等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发展战略,走出一条具有六枝特色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链式发展的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bc2d9e060dd442f08d49bc29e416148f.jpg

    六枝岩脚镇作为全区“粮改饲”示范区之一,这几天正是第四茬牧草收割最佳时节,收割好的牧草被拉往养殖场进行粉碎装袋或窖存。

    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村民俞世华说:“一年中我们有半年在里面打草,供应200多吨得500块钱,供应不到最少得300元钱。”

    前几年,草原村种植以传统的油菜、小麦、玉米为主,但却卖不起价,乡亲们往往是增产却不能增收。2017年,岩脚镇草原村抓住“粮改饲”这一政策,推动玉米结构调整不断深入,通过“藏粮于草、藏粮于肉”供给侧结构调整方式,实现草食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发展“粮改饲”的同时,岩脚镇草原村还通过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的方式,与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共同协议,定期向养殖场供应牧草,确保了牧草能产出、及时售出。

    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俞汝海说:“我们现在的牛有1600头,目前我们每天消耗量是40吨左右,现在一个月基本是1200吨,一年我们的青草加干草加饲料要14000吨左右。”

    岩脚镇草原村只是六枝特区乡镇发展中的一个缩影。据悉,在去年岩脚镇草原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牧草达2000亩,主要以甜高粱、青贮玉米、黄竹草等为主,并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661户养牛2000余头,吸纳40户精准贫困户养殖能繁母牛120头,带动了2000人在家门口或家里务工。同时,草原村还采取了肉牛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实现草原村一般农户及贫困户全覆盖。

    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俞汝海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固定员工在养牛场工作,他的每月工资是3000元,第二种情况是种草员工,种草员工分为固定员工和零时工,他们每年干活的时间是10个月,他们的工资(每月)是2700到3000左右。”

    六枝特区作为国家级“粮改饲”示范县,在不断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并以二元种植模式向三元种植模式转变。目前,全区实现籽粒玉米调减面积15200亩,收贮各类优质牧草45600吨,同时可满足6000多头肉牛1年的青贮料需求。据统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8户收贮企业通过流转土地、雇佣劳动力开展种植与收贮等方式,为137户登记在册贫困户直接增加收入50万元以上。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