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脚镇岱瓮村: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双翼 增强群众致富新动力
2018-11-29 17:27:34 陈秀峰 秦雄

  • 近年来,岩脚镇岱瓮村充分挖掘本村生态密码,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双翼,以杨梅和老腊肉品牌为引领,让300户村民吃上产业饭,鼓起钱袋子。  

    六枝特区岩脚镇岱瓮村作为 “全国生态文化村”,该村的千年古杨梅每年成熟之际,沉甸甸、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采摘,每亩产量可达700斤,市场价格高达每斤5元,年均总产量为500吨,产值可达500万元,有效地增加果农们的收入。

    岩脚镇岱瓮村村支书孙翔说:“我们现在以节为媒,来带动采摘经济的发展,让老百姓以这个产业来增收致富,让他们如期脱贫。”

    为了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该村村支两委还积极鼓励扶持村里的贵州老堂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腊肉产业,旨在让百姓走上一条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

    六枝特区党办派驻岩脚镇岱瓮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   段金刚说:“贵州老堂屋公司在岱瓮村发展生态养殖,符合岱瓮村发展实际,我们岱瓮村贵在生态,把生态做成产业,是一件相得益彰的好事,所以我们要支持他们把产业做起来。”

    为了让产业发展壮大,该公司坚持腊肉“三特”制作标准,生猪品种的原生态饲养,腊肉腌制的传统手工方法,香樟、青岗树等腊肉制作选材的传统熏制,所制作出来的腊肉肉质上乘,口感醇香。

    贵州老堂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维熹说:“为了保证腊肉这个醇香,我们是选用原来的老酱缸,有四十年的历史,它是原来整这个郎岱酱的酱缸,用这种酱缸腌制出来的腊肉它会把原来一些酱味吸收到腊肉这个味道当中,这种方式就是使得腊肉在这个香味上更加醇厚,以这种老方法来做的腊肉味道要更醇厚点,市面上需求量是很大的。现在我们腊肉在市面上已经卖到40块钱一斤,而且是供不应求。”

    腊肉走俏市场,也带动了该村76户350人参与了家庭牧场生猪养殖,今年2月份,该公司按照六统一的标准,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免费发放270头猪苗给村民饲养,户均养殖达到4头,为此,该公司按照高出市场价1元进行回收,农户养殖出栏后户均年收入高达上万元。

    岩脚镇岱瓮村村民孙乾信说:“自从今年养这个猪,他们拿猪苗给我们养的时间是全部检验好的,喂了过后也没有得病,全部是喂熟食,从来不会喂饲料。这几个猪除了他们的成本可能得到一万一千元左右,明年我还想多养点,多养个一二十头,今年这个收益比较好,我比较有信心。”    

    现在,贵州老堂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成功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市场供不应求。成功带动了岩脚镇岱瓮村、西北村、民兴村等400户农户抱团发展,老堂屋腊肉产业,已经成为岱瓮村乃至岩脚镇兴镇富民的好产业。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