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减贫摘帽看变化系列报道(八)六枝特区: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8-11-20 16:41:47

  • d5b9c39f307e45debbb2285456a1af6c.png


    六枝特区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全面落实“五先五后”攻坚法,以“短平快”产业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让产业成为贫困群众的“造血机器”,成为百姓致富新门路。今天的六枝减贫摘帽看变化系列报道即将播出第八集  六枝特区: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bc3b74ea6b874f6d9d3577fab56bbdcb.jpg

    这几天,在大用镇食用菌基地,菌种装袋、灭菌、接种各生产环节一片繁忙。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1600万元的资金量化入股,按每年6%的固定分红,贫困户每年可享受96万元的固定分红,按人均分红1600元计算,可使项目区600人受益。同时整合区域内的资源优势,通过异地置业方式连接到全区贫困户,让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就业的愿望。

    贵州上善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思成说:“当我们公司全部完善以后,能带动300人以上的就业,然后这300人每个月是2300元的基础工资,就相当于增加他们的年收入在三万元左右。”

    75fa73573e2b42198bf07e277d99ca78.jpg

    在菌菇采摘区,大用镇大用村村民陈中艳正忙着秀珍菇的采摘,她告诉记者,自己从今年8月进入基地务工后,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采摘菌菇和大棚蔬菜,比起以前做传统农业来说,不仅省力、还能赚钱。

    六枝特区大用镇大用村村民陈中艳说:“我们在这里采蘑菇每天80元钱,有时比80元还要多,有了这个公司,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可以的。”

    陈中艳同村村民李兴永以前一直在贵阳从事房产工作,今年8月份回家探亲,得知食用菌项目入驻家乡并扩招员工消息后,便辞去贵阳的工作,应聘到食用菌基地当起了走菌车间临时负责人。

    六枝特区大用镇大用村村民李兴永说:“这个厂进入我们大用以后,给老百姓带来一定的稳定收入,可以让老百姓不出远门,不外出打工就在家里面就业,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便利。”

    7f5a9faa5b2149d683ada474297747c6.jpg

    在木岗镇,预投资2000多万元的蔬菜扶贫产业示范园正在进行后期管护和建设。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投入营运后,可年产4000吨绿色有机蔬菜瓜果,年产值达1200万元,能为当地解决250人以上就业。

    六枝特区粤旺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帆说:“我们第一期流转的土地是1800亩,第一期建设这里是1000亩,这1000亩我们流转的土地是10年,我们带动当地农户131户462人。”

    同时,公司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统一提供种苗、化肥、技术指导,保底回收产品,统一分级销售,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已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30人在基地务工。

    六枝特区木岗镇小木岗村村民伍必修说:“公司入驻以后,它们忙的时候,有五六十个人在务工,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外出务工这方面的问题。”

    自大战100天脱贫攻坚战以来,六枝特区以“短平快”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茶、菜、菌、禽、药”和肉牛、生猪、特色水产等产业,其中,夏秋种植蔬菜6.53万亩;投产茶园10.09万亩,提质增效5万亩;生态家禽出栏322万羽,食用菌发展0.05万亩;中药材抚育5.8万亩。夏秋出栏特色生猪4.6万头,肉羊2.47万只,肉牛0.49万头;种植牧草1万亩;改扩建水产养殖基地300亩,发展传统产业10万亩,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些产业可以带动全区1.8万贫困人口脱贫。

    六枝特区农业产业专班副组长、六枝特区农业局局长江明权说:“在再战50天的工作中,农业产业专班重点抓好500亩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扩大产业覆盖面。按照产业覆盖未见效,不能脱贫的要求,进一步摸清底数,认真做好产业分红资金统筹和利益联结,提升产业带动率。”


    文:六盘水台 黄向东 靳宇荻 于涛  六枝台 祖正洪 顾静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