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枝特区以“医共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改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战地建设,以县区医院为龙头医院,下派专家到基层坐诊、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区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战略定位,以“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为目标,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在龙头医院的带领下,各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特色,打造健康扶贫亮点,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看病难题。
月亮河乡补雨村村民王正芬说:“乡医院有这些设备,免得坐车到六枝了,医生也很关心我们。”
“急救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这是上个世纪末,农村流传的一句俗语,然而随着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让村民不再为高额的医药费担忧。82岁高龄的老人柴其芳说:“以前乡镇上的‘赤脚医生’技术水平有限,医疗费用昂贵,可以说是生病了却不敢去看病,看不起病。现在的农村医疗合作让大家都得到了实惠,住院治疗报销后每天才几块钱”。
六枝特区医共体的建设,进一步缓解了县级医院的一床难求的尴尬局面,如今在社区、乡镇就诊就医的人数也日益增多。
银壶社区居民乔玉梅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医疗卫生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我们社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态度、医疗技术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去年以来,六枝特区投入专项资金665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有效解决乡镇卫生院房屋面积不足和医用设备短缺陈旧的问题。同时,六枝特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自付部分超过1000元的患者按照分段补偿、逐段提高的原则进行“二次补偿”,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际补偿比例达90%以上。为让农村居民可以看得起病,不再出现因病致贫的情况,全区建立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数据库,精准识别因病致贫人口。经逐人逐户调查核实,为他们提供在县域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结算机制和“一免两减一提高两兜底”优惠政策,进一步解决了贫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六枝特区完成医共体建设有13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村医380人。
六枝市民陈富娟说:“社区医院的服务态度都非常好,我开始来的时候是扶着进来的,现在我就能站在这个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