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付:做人民群众一块砖 筑起百姓幸福村
2018-12-23 16:21:19 祖正洪 敖成权


  • 六枝特区新场乡沙地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李恒付,发扬“革命军人一块砖,祖国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优良传统;扎根第二故乡,为了群众腰包鼓起来,百姓脸上笑起来,他舍小家顾大家,带领村民用辛勤的汗水,改变了昔日的贫困村面貌,谱写驻村工作的“沙地情”。

    843f3ede805242338758e10397ec1e6f.jpg

    寒冬腊月的沙地村,本是农闲季节的村民们却一片繁忙,远远望去,村头的田间里面,百姓正忙着采生姜的画面映入镜头。这是新场乡沙地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李恒付驻村以后在该村落实产业扶贫项目中的其中一项——生姜种植产业。在生姜种植基地,记者看见李恒付左臂带着“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字样的袖章正与群众交流,了解姜农丰收情况和百姓收入状况。姜农张开娥告诉记者,今年种姜收入虽然不算多,但今年辣椒、小瓜等产业收入加起来也有几千元的收获。

    新场乡沙地村村民张开娥说:“今年我种植姜得750元,种植辣椒得420元,饮水工程大约有三四千元,今年总的收入有五六千元。 ”

    今年3月份,李恒付受组织委派到新场乡沙地村任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沙地村,该村基础薄弱、无产业、群众思想保守、在家闲置人口繁多、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让李恒付很是着急,如何让国家扶贫政策在沙地见成效,怎样使群众改变思想、转变观念,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成了李恒付驻村后的第一要务。

    新场乡沙地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李恒付说:“作为第一书记,根据中央扶贫政策相关精神,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扭转这个村的面貌,我们召开村组会议、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到各个组召开村民会议,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同时对贫困户全员走访,对非建档立卡户有不满的,有相关诉求未得到解决的我们逐一走访,建立台账,逐一为老百姓一件一件把事情办好。”

    在李恒付的带领下,新场乡沙地村通过产业发展,工程项目转移百姓务工、教育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政策,让整个沙地村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百姓有事干,打工有收入的成效,整个沙地村群众不再无所事事,荒废的土地活了起来,干群关系也得到了缓和,使沙地村村支两委再次得到了群众好评。

    新场乡沙地村村民陈开金说:“像往年的冬天,大家都是坐在家里烤火,现在这么冷,老百姓都在田里采姜,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务工这一问题,老百姓很高兴”。

    李恒付告诉记者,看到百姓有活干了,腰包鼓起来了,百姓脸上笑起来了,自己再苦再累也值了。

    新场乡沙地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李恒付说:“驻村以来,看到老百姓有事情做,有务工收入,腰包鼓起来了,老百姓高兴了,我们驻村再怎么辛苦,也是开心的,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古人云:忠孝自古两难全;同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李恒付也不例外,驻村期间,除了正在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以外,父亲因患尿毒症也要时常到医院进行透析,甚至在前不久母亲身患重病过逝的时候,李恒付正驻扎脱贫一线,都没赶上送老人最后一程;在谈及这件事时,李恒付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前整个脱贫攻坚关系到全民是否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老百姓温饱问题,自己对老人的孝、家人的亏欠只能埋在心里。

    新场乡沙地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李恒付说:“受到组织委派后,哪怕家庭条件困难,父母生病,小孩读书,包括我母亲过世时,我还工作在第一线,但是我无怨无悔,这个是关系到脱贫攻坚解决民生问题的实事。”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李恒付告诉记者,在全面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关键时期,为了群众的幸福,牺牲小家情节是新时期每个党员应有的贡献,自己虽已退伍多年,但仍要有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作风,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继续奋斗。

    新场乡沙地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李恒付说:“在部队时候,部队教育我们,作为一名革命军人,祖国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回到地方后,我把他改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群众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无怨无悔到沙地村工作,克服一切家庭困难、生活困难等一系列困难,继续扎根沙地村,直至沙地村全面达到小康水平,老百姓全部脱贫。”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李恒付及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如今的沙地村从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28%降至今年贫困发生率为2.1%,村集体经济积累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262元,昔日的贫困村帽子在今年已然出列。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