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六枝特区农村危房改造惠及千家万户
2018-12-18 16:14:45 敖成权
  • 编者按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春风化雨,中国在经济、民生、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都为之惊叹的巨大成就。六枝特区在改革的大潮中,同样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且让我们走进改革开放40年来的六枝特区,看看发生在这块热土上的改革印记。

    2197657d9b6444de8253a708b97c8f3e.png

    近五年来,随着六枝特区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的实施和惠民政策的出台,使当地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就在上个星期前,月亮河乡月亮河村村民韦仕英一家5口人搬进新房子,成为村里入住危房拆除重建的第一批用户。现在,70平方米的新房被划为一厅三室一厨卫,地方虽小,但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这样的光景要是放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六枝特区月亮河乡月亮河村村民韦仕英说:“出去打工也没有挣到钱,国家帮我们修这个房子,有70平方米,大家住着也挺幸福的。”
    在韦仕英家中,记者注意到,内墙屋壁还是毛坯房,原来,在建设初期,韦仕英一家就和施工队商量好了,由于享受到优惠政策,小两口决定今年年后一起靠双手来完成室内的装修工作。
    六枝特区月亮河乡月亮河村村民韦仕英说:“下一步,我们决定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装修,住着舒服点,也感谢国家帮我们修的这个房子。”
    今年64岁的李树江家住新场乡沙地村,在谈起改革开放40周年住房的变化时,他告诉记者,前些年,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在政策的帮扶下,他家实现了脱贫,盖起了三层楼的新房子,房屋外墙也由当地政府统一装饰成了黄墙黑瓦,显得格外气派。

    六枝特区新场乡沙地村村民李树江说:“2015年到2018年,这三年中,我们沙地组变化确实比较好,水、电、路样样都通了,沙地组的房屋也比较好,每家都是大平房。”

    74e31ca1ee544741b8297bf48bee8b87.png

    1943年出生于木岗镇小黄桶村的杨延贵从教31年,亲身经历了村里和乡镇40多年的发展变化,当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后,杨大爷就带着我们在村里参观,介绍当地新农村的变化。
    六枝特区木岗镇小黄桶村村民杨延贵说:“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这个寨子大部分都是茅草房。特别是天干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火灾,冬天的时候,我们住在里面也是非常冷。”

    如今的月亮河村、沙地村、小黄桶村,人口越来越多,配套了幼儿园、超市等基础设施。而在改革开放前,许多村民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六枝特区木岗镇小黄桶村村民杨延贵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变化非常大,我们这个寨子原来是茅草房,现在全部都是平房,没有哪家住茅草房,瓦房也没有哪家住了。”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毛草房到土坯房,再到瓦房到平房,六枝特区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逐年改善。特别是2018年六枝特区农村危房改造1944户,惠及6065人,县区兜底老旧房整治7422户,惠及23156人。许多住房困难家庭享受了更好的居住环境,有效的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及幸福感。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