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仕龙,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2017年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自2008年组建合作社以来,他一直秉承初衷,十余年专注于有机水稻种植,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内食品安全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月亮河,空气清新,雨量充沛、光照足,土地肥沃,红土里富含微量元素锌和硒,涵养的水源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给优质稻米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这里产的大米,香糯回甜、很有嚼劲。不过,由于没有大规模的种植生产,这样好的稻米却并没有出现在市场上。2008年6月,从国有企业买断工龄的韦仕龙,回到家乡,成立了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任理事长,开始着手有机水稻的种植。
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说:“现在有机产品应是我们很多老百姓都希望获得安全放心食品,希望多生产一些高质量的、高品质的、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我们正好有条件,生产有机产品既能够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也能够解决我们当地的农户就业,从各方面都能够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有环保效益充分体现出来。”
同年下半年,韦仕龙对月亮河村和大坝村的3000多亩水稻种植基地的土壤和灌溉用水进行严格取样,并送上海检测,在确认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有机产品种植标准后,他开始动员和组织当地村民严格按照《中国有机产品标准》从事有机水稻种植。
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说:“首先是水、土、大气环境,要满足我们国家的有机产品的标准,其次在种植过程中,要按照这个标准来使用农药、化肥,还有种子,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不允许用违禁药品,否则就达不到有机产品的标准。”
并不是科班出身的韦仕龙,在种植有机稻米的十年中,遇到过不少困难:品种的选择、技术的缺失、资金的制约、消费者的不理解,每一样都让韦仕龙的有机稻米产业路走得很辛苦,但他不忘初心,克服重重困难,将这条路走到今天,为的就是能给消费者提供真正的有机安全食品。
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说:“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对安全放心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人们的收入增加,需要从种植过程到送到消费者手中整个体系,每一个环节都是有很严格的标准要求的,逐步坚持下去,我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成功。”
在潜心种植有机稻米的同时,韦仕龙还采取“三变”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合作社已在村民入股的600余亩土地上种植了有机红米、有机香米,涉及200余户农户,其中包括近百户贫困户,每年支付土地保底分红金40万元。同时,这几年合作社季节性用工达12万人次,人员均来自周边村寨,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六枝特区月亮河乡村民李如雄说:“在这里一年最低要做十个月的活,一年赚得两万多元钱,干的活就是栽插的时候栽插,稻收割的时候收割,我觉得在这里干活是划算的,供吃供住,我一个月还能赚两千多块钱。”
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说:“我们租赁贫困户土地一亩是700元钱(每年),在我们合作社做工一个月,大概在3000(元钱)左右,聘了十来个人。在我们合作社有土地租赁以及务工的,全部加起来有72户。”
如今,月亮河有机红米、有机香米的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供不应求,年销售额达65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山地特色有机循环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下一步,韦仕龙将扩大有机稻种植面积,完善和扩展种植区域的机耕道,把有机产业链延伸,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说:“我们现在是按照有机循环农业开展整个产业布局,也就是我们从有机稻的种植,到有机大米的加工,还有米酒酿造、养牛、养猪,产业链可延伸的地方很多,比方说种植基地,我们也可以开展稻鸭共生、稻鱼共生、还有稻蟹共生等,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