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十九大报告中对于中国“三农”问题的新部署和新安排,让得到实惠的木岗镇抵簸村贫困户严达海心里暖洋洋。
曾经因缺资金致贫的六枝特区木岗镇抵簸村的贫困户严达海,在外务工两年之后回到家乡,在当地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养起了兔子,有了发展方向,正朝着致富的目标前进。
来到严达海的养殖场,他正忙着给兔子投喂饲料,不时查看刚出生不久的小兔子,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六枝特区木岗镇抵簸村贫困户严达海说:“黄豆是必须要煮熟的,煮熟后拿给兔子吃,兔子的质量才好。”
在这之前,严达海都是做一些杂活来养活自己,心中虽然有想要发展产业的想法,但是手里没有多余的资金,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后来严达海选择了外出打工,今年九月,严达海带着这两年在外打工攒下来的三万元钱回到村里搞起了养殖,整理好了养殖场,购买了种兔,严达海手里的资金已经所剩不多,为了帮严达海解决资金问题,村里找到了农村信用社,争取到了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如今严达海的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看到小兔子健康成长,他心中的脱贫底气越来越足。
六枝特区木岗镇抵簸村村民严达海说:“回来养兔子,当事业做。”
严达海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兔子繁殖快,两个月繁殖一次,除去饲料等成本,500只兔子一年的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卖出去一批就足够让自己摆脱贫困户的帽子,但是他想的不止是简单的脱贫。对于今后的发展,严达海有着自己的打算,他告诉记者,养殖场周围还有一些闲置的土地,已经整理了出来,种上了草籽和野菜,继续发展扩大兔子的养殖规模和方式,让自己不但能脱贫,还能致富。
六枝特区木岗镇抵簸村贫困户严达海说:“下一步准备做散养的,散养的好处就是价格高,肉质好,也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我想只要自己不懒,勤劳奋斗,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