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把教育当做一种责任,从民房教室到如今的小二层教学楼,因为需要,他选择了留下,因为承诺,他选择坚守,没有前途无量的康庄大道,有的只是平平凡凡的35年。陈天虎,一个扎根偏远山区从教35年的普通教师,用朴实无华的奉献唱响了赞歌。
左坝村的左坝小学,地处关寨镇最偏远艰苦的地方,1983年,年仅14岁的陈天虎初中才刚刚毕业便回到了村里代课,这一干就是35年。从此,他与群山为邻,清泉为伴,再没离开过三尺讲台。他曾经也失落过、犹豫过,但一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双眼,听到他们整齐却略带稚气的读书声,他知道,这辈子值了。
六枝关寨镇左坝小学教师陈天虎说:“看到山区的孩子也走出去了,我非常欣慰。”
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陈天虎又给我们聊起了多年前的教学环境,他告诉记者,最开始教书的那几年,还没有学校,都是找村里的老百姓协商,把牛圈打扫出来当做教室。随后陈天虎带着我们来到了20年前的老教学楼前,因为当时的条件有限,教室的窗户都是水泥做的,一到冬天,学生们在教室里都冻得直哆嗦,并且连一张像样的课桌都没有。
六枝关寨镇左坝小学教师陈天虎说:“当时的条件真的很艰苦,好几年之后我们才弄得几张桌子,以前都是用大板凳和小板凳来当成课桌。”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也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陈天虎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一个宽厚的肩膀,35年不变的坚持,诠释了他对孩子们的爱。
六枝关寨镇左坝小学学生李杨林说:“陈老师上课的时候对我们很严,但是他很关心我们,我们非常喜欢他。”
左坝村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由于条件艰苦,左坝小学的教师来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恶劣的环境没能留得住老师,陈天虎用他的淳朴善良,让现在这批新来的老师留了下来,跟他一起完成山里孩子的教育重任。
六枝关寨镇左坝小学教师聂波说:“陈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总体来说,陈老师给我们年轻的教师做好了一个带头作用,我们也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采访结束后,记者在回程中翻过几座坡,踏过道道坎,趟过几条河……巍巍大山,仍压在眼前,看不到尽头。如果说读书是大山孩子的唯一希望,陈天虎就是点亮希望的一盏明灯。为了一个简单而又崇高的使命,在大山深谷穷尽青春年华的人,陈天虎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他们成长路上的灯塔,在背后为他们默默照亮前路,静静地燃烧着自己。
六枝关寨镇左坝小学教师陈天虎说:“教育是没有尽头的,尤其是在山区,那么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在山区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都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