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牛场乡:打造文明村寨 旧貌换新颜
2018-10-11 16:36:46 周海涛 祖正洪


  • 六枝特区牛场乡立足于崇文重教的文明村风,用乡贤典范、感恩情怀的带动作用,推进新村建设,打造文明村寨,使得该乡的尖岩村黄树林组和平寨村水落洞组旧貌换新颜。

    69c3a30835d2479d96f37f87f350687a.jpg

    走进尖岩村黄树林组,位于村口的文曲榜显得格外吸引人,四十多年来,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寨一直延续着“三不一必须”的传统:“一不盖新房,二不穿新衣,三不吃大米饭,砸锅卖铁也必须要供孩子上学”。黄树林组,这个只有71户人家的小寨子,几年间走出了73位大学生。

    牛场乡党委书记王鹏说:“我们主要立足于黄树林村民组崇文重教文明的村风,主要打造它成为崇文重教的小山村,因地制宜地突出它的优势。”d439d0afad8b426cbb795ff494377bea.jpg

    黄树林组坐落于尖岩村东部,是六盘水市特色村庄示范打造点之一,群众崇尚文化教育,85%的群众依然住传统木瓦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具有传统、独立的穿青文化,家训家风严格。提起原来的环境,尖岩村的老支书打开了话匣子。

    尖岩村黄树林组村民龙尚安说:“原来一直都是烂泥巴路,出入都不方便。后来得到改造以后,我们这个地方出入方便了,庭院也改造了,室内外卫生环境也改变了,道路也硬化了,所以这是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bed450d150934eb99c4acb5b38327cf1.jpg

    在平寨村水落洞组记者看到,独特的民族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村境内有较多的溶洞,加上美丽的吊岩瀑布和被赋予六枝特区12支旅游花系“乡土夜郎花”的水落洞歪梳苗民族风情点,开发观光旅游前景较好。村民杨学明告诉我们,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外出务工,现在政策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每个月下来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这对全家人来说,着实是个不小的变化。

    平寨村水落洞组村民杨学明说:“以前土墙房也有,茅草房也有,现在改革开放,全部改变完了,没有共产党的这个好政策,我们水落洞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村支书左楷告诉我们,自从水落洞被选为文明村寨示范点以来,通过大力的宣传和村支两委的带头示范作用,村民积极响应号召,各家各户都自觉以村集体荣誉为主,努力打造整村环境。同时该村依托靠近景区、生态良好、民风淳朴、交通便捷的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加快。

    d9643654abe34535a2f741e2d24e1c4a.jpg

    牛场乡平寨村支书左楷说:“我们通过群众参与评选出我们水落洞的乡贤,用乡贤的典范带动作用,带动我们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等各方面工作。然后我们深入挖掘水落洞的民族特色文化,加强宣传文化元素,让群众自觉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自觉性,努力打造平寨村水落洞文明村寨示范点。”

    牛场乡是一个苗、彝、回、布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也是一个典型的少、边、穷纯农业乡,以茶叶、辣椒、核桃、刺梨种植为主的产业得到发展。目前已经种植茶叶10000亩、枇杷7500亩、刺梨7500亩、核桃12000亩,有效带动108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此次的文明村寨示范点的打造,也为牛场乡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牛场乡党委书记王鹏说:“在脱贫攻坚过程当中,我乡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旧貌换了新颜。走到水落洞村,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非常强,在这个村寨充满着感党恩的这种情怀。在下一步工作当中,我们将总结这两个文明村寨的经验,在全乡进行推广,力争在我们一百多个村寨中做成村村有特色,村村都能记起乡愁,村村都是和谐安宁、寨美的新农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