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变废为宝 “粮改饲”助力脱贫攻坚
2018-08-15 16:03:56 敖成权 姜世鸣 顾靖
  • 近年来,“粮改饲”为六枝特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通过“粮改饲”等一系列探索实践,不断拓宽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致富的道路,打造六枝特区品牌饲料和养殖,形成绿色循环、多方受益的发展新格局,产业扶贫的有效手段,带动了1862户困难家庭种植牧草脱贫致富。

    ad17b15b5eab48168fcebed172c1897c.png

    这几天,正是牧草大规模收割的时节,在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工人们正忙着黄竹草的收割,据了解,过去,草原村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很难实现稳定增收,今年全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一般农户的形式,以每亩土地300元入股到牧草种植基地,同时参与基地务工及管理。

    村民付文美告诉记者,现在基地不仅“租”她的土地种牧草,她还可以给养牛场打工,除土地入股收入外,有了三份收入。

    岩脚镇草原村村民付文美说:“和他们割草,离家近,一天90块钱,我们家里面都满意。”

    与此同时,草原村还通过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的方式,与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共同协议,定期向养殖场供应牧草,确保了牧草及时售出。

    岩脚镇草原村牧草种植大户甘孝海说:“我们从五月份就开始收草,已经收了两个月了,这个黄竹草是260元每吨,甜高粱是350元每吨,青储玉米是400元每吨。”

    目前,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存栏量为3000头的繁养基地已基本改扩完成,投入使用后将达到年出栏500头的规模,预计日均消耗牧草30吨。

    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厂长候源说:“外面老百姓他们种植的有黄竹草、青储玉米和甜高粱,他们拉多少我们收多少。”

    0df81232be4a4fd3903572d9cbf6d4ed.png

    在木岗镇褐牛养殖场存栏量为3000头的繁养基地,也在改扩中,投入使用后将达到年出栏1000头育肥牛的规模,日均消耗牧草30吨以上。养殖场计划种植牧草2500 亩,目前已完成2500亩牧草种植,同时养殖场每年30万元的务工支出将惠及周边的务工群众。

    木岗镇小黄桶村村民赵开广说:“以前没有固定的工作,现在帮合作社开收割机,一天200块钱,一个月有6000元,还包吃包住,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真好。”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木岗镇牧草种植收割采用了大型机械设备进行牧草的收割,与人工牧草收割相比,节约了时间成本,还有效降低了牧草的二次加工成本。

    凉都褐牛木岗养殖场负责人伍三林说:“现在收割的方式是人工和机械配合起来,割草机大小有9台,几台挖机、装载机、抓草机配合来收割这些草,每天收割量大概是100吨。”

    六枝特区从2017年开始作为国家级“粮改饲”示范县,以二元种植模式向三元种植模式转变。目前,全区共种植牧草2万多亩。据统计,农户通过种植牧草,每亩可增收1200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六枝特区全程对牧草的种植、管理、收割到青贮饲料的制作,一系列的阶段实行全程技术服务和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证农户和养殖场实现双赢。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