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河乡:“稻+N”模式 助推有机生态环保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发展
2018-08-15 10:00:12 敖成权 陈国云


  • 近年来,六枝特区月亮河乡坚持“产业创新升级,业态协调融汇,环境绿色低碳,全域开放发展,资源共享共生”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实施了“稻+N”项目,打造出了有机农业循环产业,实现“为贫困户造血,为脱贫攻坚助力,为地方经济添彩”的目标。

    e3064f138de440c4bf023346c1cb6f35.png月亮河乡的自然气候环境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韦仕龙萌生做有机农业循环产业发展的初衷,从2008年开始实施有机红米种植后,韦仕龙开始规划“稻+N”循环农业产业的发展理念,在月亮河与大坝村总规划种植了3000亩有机红米;在3000亩的红米种植基地中开始实验性开展了“稻蛙共生”核心实验区10亩;“稻蛙共生”模式的规划实施为下一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搭建了一个平台,韦仕龙在这个基础上又萌生了更广的产业链发展思路。

    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说:“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还想继续把整个产业链延伸,在我们的种植过程当中往稻鸭共生、稻鱼共生等方面发展。”

    在探索发展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同时,韦仕龙以加大源头管理和监测力度,建立健全完善有机水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根本,以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依托,推广有机水稻绿色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生物治理技术,积极推进绿色、有机认证工作,着力打造有机农业品牌,打开了有机农业发展新局面。

    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说:“做这个有机产品主要还是遵循生态学原理,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体系,尽可能有效的利用这个内部环境,减少外来物质的投入,避免带进一些有害物质。”

    月亮河乡有机水稻采取稻鸭、稻蛙共生,将有机大米副产品转换为再生物资加以利用,最终循环到有机水稻种植源头。

    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说:“可以把种植过程当中的稻草,还有米酒酿造产生的酒糟和大米加工的一部分糠壳,作为肉牛养殖的饲料,所以这部分饲料也给我们节约了养牛的成本。”

    如今,月亮河有机红米、有机香米,在线上线下销售供不应求,年销售额达65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山地特色有机循环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说:“我们现在合作社基本实现了从种植、加工还有酿酒、养殖到有机肥的一个有机循环农业生产体系,这个生产体系的运转也比较正常,也有相当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有更好的环保效益。”

    在做大做强产品的同时,合作社还积极采取“三变”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合作社已在村民入股的600余亩土地上种植了有机红米、有机香米,涉及200余户农户,其中包括近百户贫困户,每年支付土地保底分红金40万元。季节性用工达到12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了就业途径。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