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区岩脚镇有这样一位养蜂人,他把“养好一窝中华蜂,犹如养个过年猪”当成他的口头禅,从事养蜂三年的时间里,他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拥有五个养蜂场,带领周边农户一起脱贫致富,覆盖贫困户82户242人,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陈荣。
在岩脚镇草原村的大渡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蜂场,记者看到了陈荣,他正在和合作社的伙伴们一起查看蜂箱里蜂蜜饱和度和检查蜜蜂的生长环境。
六枝特区岩脚镇大渡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荣说:“刚刚我们在检查这个整体的蜂情,这个天气主要是防止病虫害,还有预防马蜂。”
陈荣,六枝特区岩脚镇新寨村人,岩脚镇大渡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告诉记者,2016年偶然的一个机遇,让他走上养蜂路。由于刚开始,不懂管理和技术,第一年,养的蜜蜂死的死,飞的飞,投资十多万元一下子打了水漂。经过失败,让陈荣发现养蜂是门“技术活”,他四处取经,到处走到处学,从门外汉到养蜂达人,从当初在乡亲们怀疑的眼光中先行先试,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今,他的养蜂场已覆盖了阿珠湖库区上中下游,岩脚镇草原村等,让周边的农户看到了致富希望,纷纷前来学习。
六枝特区岩脚镇新寨村村民赵德贵说:“我们年纪大了,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我们来学一下,分点蜂子去喂,走上奔小康之路。”
养蜂的产业走上正轨,陈荣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养好一窝中华蜂,犹如养个过年猪”的口头禅也被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周常学是岩脚镇新寨村贫困户,陈荣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后,让他在蜂场上班,同时教他养蜂的技术。
六枝特区岩脚镇新寨村贫困户周常学说:“一个月给我们2000块钱,孩子们又小,又去不了远处,在这里跟着学。”
陈荣的大渡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覆盖了贫困户82户242人。汪祥就是陈荣带动养蜂的其中一位,如今养蜂每年都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效益。
六枝特区岩脚镇阿岔村村民汪祥说:“去年,我来学习这个养蜂,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以后,引进了250箱蜂种,到今年6月份为止,壮大到500箱左右,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带来经济效益就是10万元左右。”
“养蜂靠单打独斗可不行,我们这些蜂农经常互相帮扶,交流养殖技术和经验,抱团发展。”陈荣说,养蜂业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
六枝特区岩脚镇大渡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荣说:“下一步,我们将带动更多的农户,来免费学习养蜂技术,我给他们讲过“养好一窝蜂,犹如养好一头过年猪”,争取用这个养蜂模式来带动岩脚周边的贫困户,来做好养蜂这个产业。”